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
欧阳修〔宋代〕
萧条鸡犬乱山中,时节峥嵘忽舞穷。
游女髻鬟风俗古,野巫歌舞岁年丰。
平时都邑今为陋,敌国江山昔最雄。
荆楚先贤多胜迹,不辞携酒问邻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群山之中,夷陵一片萧条,只有鸡鸣狗吠之声偶尔响起。时光易逝,忽忽穷年,早又是年末时光。
出游的女子梳着传统的发髻,透露出夷陵风俗的古朴;乡野的巫师载歌载舞,庆祝年成的丰收。
夷陵在太平时期不失为一座城市,相形之下,如今却未免辟陋。昔日敌对争斗的吴蜀两国中,夷陵作为形胜之地,江山最为雄伟。
荆楚大地,代有贤哲,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,如果让我带着酒向邻居的老翁询问这些人文掌故,我是断然不会辞谢的。
注释
夷陵:今属湖北宜昌。
岁暮:岁末,一年将终时。
书事:犹纪事,指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。
赏析
这是一首寄赠给友人的诗,描摹了诗人当时谪居的夷陵图景,表达了诗人身为谪臣岁暮天涯的复杂意绪。首联写时节峥嵘萧条乱山。乱山,点出了夷陵的地理环境。乱,并非杂乱,而是极写山之众多,也暗示了夷陵群山环绕闭塞荒远的特征。萧条,指萧条冷落,直言环境的荒寒。鸡犬,指鸡犬之声,既表现了夷陵乡土气息,又反衬出夷陵的荒僻。下句中,峥嵘,指岁月流逝。诗人感叹时光飞逝,忽忽之间,已是年终之时,流露出诗人时光易逝人生空老的叹息。颔联写游女髻鬟野巫歌舞。此联中,诗人通过写游女髻鬟样式的传统古典和野巫在丰年载歌载舞的情景,一方面展现了夷陵岁阜年丰民风淳朴的特点,一方面又暗示了夷陵的闭塞和僻远,流露出诗人的低落、失意之
欧阳修
欧阳修(1007年8月6日 -1072年9月8日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景德四年(1007年)出生于绵州(今四川省绵阳市)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年)以进士及第,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死后累赠太师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忠”,故世称欧阳文忠公。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公集》传世。 1356篇诗文 1798条名句
水调歌头·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
辛弃疾〔宋代〕
长恨复长恨,裁作短歌行。何人为我楚舞,听我楚狂声?余既滋兰九畹,又树蕙之百亩,秋菊更餐英。门外沧浪水,可以濯吾缨。
一杯酒,问何似,身后名?人间万事,毫发常重泰山轻。悲莫悲生离别,乐莫乐新相识,儿女古今情。富贵非吾事,归与白鸥盟。
行路难·缚虎手
贺铸〔宋代〕
缚虎手,悬河口,车如鸡栖马如狗。白纶巾,扑黄尘,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?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。作雷颠,不论钱,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?
酌大斗,更为寿,青鬓长青古无有。笑嫣然,舞翩然,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。遗音能记秋风曲,事去千年犹恨促。揽流光,系扶桑,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。